特崗教師石明琴:一根油筆芯是她的“寶貝”
對于七里河區宋家溝小學的石明琴老師來說,她的教師節是從第35個教師節開始。2019年,她通過招考成了一位特崗教師,成了宋家溝小學四年級一班的班主任。從此,教師節變成了她最重要的節日。在這個節日里,孩子們愛的禮物也讓這個年輕的老師感受著教育的溫度,那就是“付出真情收獲真情”。
特別的禮物
石明琴的第一個教師節,是她初登講臺兩個多星期之后。那時,她上課是老師,下課是“孩子王”。一個學生不知道如何表達對老師的喜愛,就從自家園子里摘了一朵花,鄭重地送給了石明琴。那一朵花,從此就“種”在了她的心里。
在石明琴的手機里珍藏著一張照片,是一個紙疊的小籃子里放著花生。石明琴說,這是她的第二個教師節的禮物。石明琴曾給孩子們教過手工折紙,班上的一個女生就折了一個小小的籃子,放了幾顆花生做教師節禮物。有一次,班里的一個孩子沒寫作業,石明琴忍不住發火了。這個孩子流淚說,“老師,我錯了,對不起。”那一刻,石明琴自責了。課后,她跟別的老師打聽了這個孩子的情況。此后,她對這個孩子格外用心。一天,這個學生送來的禮物是一根油筆芯。那根筆芯石明琴至今都沒有用過,那是她的“寶貝”。
成長之路
石明琴說,做一名教師一直是她的理想,那個理想就是她的小學老師“種”下的。當年,坐在教室里那個小小的她,看著老師寫在黑板上漂亮的粉筆字,聽著老師講著課文,覺得老師就是世界上什么都懂的人。在大學畢業之后,看到特崗教師招考,沒有猶豫,她選擇了去農村學校任教,并終于成為了一名教師。
“今天,我好像成長了,因為我終于有勇氣承認自己的失敗了。”這是石明琴執教第二年后寫在日記里的一段話。面對著記者,提起自己第二節公開課的失敗,這個25歲的教師現在依然難以釋懷。在那次公開課之前,她備課到晚上11時,也制作了電子課件,但第二天的課堂氛圍并沒有她想象當中的熱烈。一年之后,她慢慢悟透了失敗的真正原因:沒有貫徹好“以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她的課件里有一些內容是鄉村孩子沒有見過的內容。為了這次失敗,石明琴給了自己安排許多學習目標,她用成長證明,打敗挫敗感的就是不斷地努力、不斷地學習。
石明琴說,理想照進現實之后,才是真正的開始。打磨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好教師,這是她對于未來的選擇,也是繼續踐行理想最好的方式。
蘭州日報社全媒體記者 王巧靈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