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南網9月7日訊(閩南網記者 蘇田田 姚珊紅 通訊員 陳鑫煒 黃瑜鵬)9月7日,以“兩岸攜手、以農為媒、融合發展”為主題的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采購訂貨會(以下簡稱“農訂會”),在南安拉開序幕。
第十四屆海峽兩岸(泉州)農產品采購訂貨會在南安開幕
作為海峽兩岸最具代表性和影響力的農產品專業展會之一,此次農訂會設3個線下展館,展廳面積共25000平方米,708個國際標準展位。
值得一提的是,本屆農訂會增設泉臺農業技術合作成果展區、鄉村產業振興主題展區、福建農業品牌館三個展區?,F場推出“領導助農”“主播帶貨”等多種直播新模式,實時展現展會情況,加強線上線下互動,引來關注。
泉臺技術合作 改良產品銷路激增
今早,閩南網記者在農訂會現場看到,臺灣農漁精品拓銷展區,黃澄澄的黃晶果引來不少采購商的追捧。
這款臺灣品種的高端水果,今年經過嫁接改良,個頭比去年的大,產品銷往北上廣深,供不應求。福建第五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卓炳連介紹,臺灣品種的水果一旦有銷路,臺灣的供貨商便不斷提供新品種,優化產品品質,以滿足市場需求。
卓炳連稱,他們已連續參加8年農訂會,通過展會平臺,宣傳推廣農產品同時帶動產品銷售。隨著兩岸的不斷交流,他們引進臺灣技術和水果品種,在南安當地種植,企業和農民實現了增產增收。
參展人員試吃黃晶果
據了解,農訂會為海峽兩岸客商提供展示、合作的空間,加速雙方合作共贏。本次農訂會,來自臺灣的兩岸情經貿交流協會組織農業型的臺灣企業、臺灣農業青年前來參加。相較往屆,前來參展的臺企,以實業、工業型企業居多。目前這些企業已落地分布在福建各個縣市區。
品嘗臺灣美食
該協會副秘書長王乃仙介紹,今年是協會第十年參加農訂會。農訂會不僅為海峽兩岸農業產業人員提供交流合作機會,也是臺灣農業產業人員在福建聚集、交流的平臺。
特色地方小吃搬上農訂會助力鄉村振興
挑選優質大豆、泡豆、煮漿、點鹵、成型、包裝……經歷多道工序、歷時近20個鐘頭制作而成的一塊塊手工豆干在金淘明記鹽露豆干第三代技藝傳承人謝建立的手下整齊碼放。
“金淘豆干的制作歷史可追溯到清朝嘉慶年間,金淘獨特的水文氣候加上秘制配方產生了‘金淘鹽露豆干’。和傳統石膏制成的豆干不同,金淘的豆干用純鹽露點制而成,講究的是手上功夫,尤以點鹵最為關鍵。”據謝建立介紹,鹽露豆干咸香爽口,硬中帶韌,是金淘鎮重要的經濟支柱產業,2020年,金淘鹽露豆干獲得“國家地理標志證明商標”。
農訂會的不斷發展壯大,給南安市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提供寶貴的平臺。本屆農訂會,專門增設鄉村產業振興主題展區,展示縣域、鄉村、農漁產業園以及市場、農業合作社等的運營模式以及取得的成果。
在金淘鎮展館,不僅有當地最負盛名的豆干,還匯聚了文殊姜、大扇糕、烏草粿、瓜子糕、等多種農副產品,阿兵哥豆干、正振芳食品、龍夫農產品等12家優質企業共同亮相本屆農訂會。
客商駐足試吃特色美食
心手相承的味道,總能喚起人們寶貴的味覺記憶。以往逢年過節才能看到的瓜子糕,如今已經成為南安市民的日常美食。在正振芳食品展位上,記者看到琳瑯滿目的傳統古早味糕點:瓜子糕、綠豆餅、腰只餅、板栗餅、麻糍等,近20種品類。
這是正振芳食品第四次參加展會,董事長許遠芳告訴記者,“不僅是在金淘,我們的產品受到了南安、泉州市民的青睞,更有不少海外僑胞返鄉時,也都會帶上一點回去。”在許遠芳看來,這些傳統糕點不僅僅是食物,更是被保存在歲月之中的生活和記憶,永遠也難以忘懷。
“我們通過這個重要平臺,展示宣傳金淘的優質農產品,同時加強產銷對接,拓寬農副產品銷售渠道,同時提升金淘的品牌知名度。”金淘鎮鎮長蘇招進表示,近年來,在南安市委市政府和有關部門的助推下,金淘鎮不斷推進鄉村振興,激發新活力。在去年,金淘鎮推出了“金淘文旅”小程序,將金淘美食美景搬上云端,游客們可通過線上平臺領略金淘風景名勝,購買金淘名優特產,還可以通過平臺上線的旅游攻略,在線預約住宿、餐廳等,由此進一步打響金淘文化旅游品牌,助力鄉村振興。
閩南網記者獲悉,本屆農訂會,南安共有詩山、洪梅、向陽、蓬華、金淘、英都、碼頭、眉山等8個鄉鎮參展,還有來自向陽、眉山、柳城等地10多家家庭農場也組團參展,紛紛以極具本土特色的農特產品,向外界充分展示南安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最新成果。
以展會友,擴大兩岸經貿合作交流
據悉,本屆“農訂會”由海峽兩岸經貿交流協會、福建省海峽商務交流協會、泉州市進出口商會、南安市海峽兩岸交流協會主辦,以促進農業信息化、科技化、產業化、市場化為目標,突出展示兩岸優質農產品、農業技術、農業機械和新營銷模式等,擴大兩岸經貿合作交流,助推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格局。
據統計,前十三屆“農訂會”共簽訂購銷合同(合作意向)超過3200份,成交金額約182億元;通過“農訂會”開展經貿對接洽談,共簽訂包括農業基礎設施等農業合作項目超過500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