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者仁心。
生活中,每個人、每個家庭都離不開醫生。
解除病人痛苦,挽救病人生命。特殊時期,他們負重前行、馳援抗疫前線,成為最美逆行者。
他們的一舉一動,都在傳遞著正能量。
他們的美德,都值得弘揚。
他們就是——泉州好醫生!
閩南網9月29日訊(閩南網記者 尤燕姿 洪泓塬 文/圖)
作為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泉州留章杰中醫針灸傳承人蘇稼夫的學術繼承人,要將針灸康復傳承開枝散葉,阮傳亮感到任重道遠。
拿捏一把針,已經25年,阮傳亮將老一輩中醫人的訓誡作為自己從醫的準則。
人物名片
阮傳亮,泉州市中醫院針灸二區(康復科)主任、主任醫師、中醫博士、研究生導師。泉州市第三層次人才,全國第四批老中醫藥專家、泉州留章杰中醫針灸傳承人蘇稼夫的學術繼承人。擅長治療疑難雜癥,在治療中風病、腰椎間盤突出癥、頸椎病、頑固性面癱、軟組織損傷,帶狀皰疹、風濕性關節炎等疑難雜癥,積累了較為豐富的診療經驗。
出身醫學世家 首次扎針是照鏡扎自己臉
在100多年的泉州花巷許厝埕陳振辰故居里,至今走出了四代名醫。
民國時期,故居主人陳振辰先生創辦了南生診所,他是一名西醫,為人樂善好施,對待病人從不分貧窮貴賤,窮人看病從不收錢,他性格豪爽,廣交朋友,口碑和名聲都遠揚四方。
外公陳振辰的故事,阮傳亮從小聽到大,孩提時的他心中就萌生對醫者的敬佩。大舅生前是西安肝膽一把刀,二舅生前也在許厝埕開了20多年的診所,專治小兒疾病,常常門庭若市。而表舅張永樹,就是他踏入醫門的擺渡人。
出身醫學世家,阮傳亮接過祖輩的衣缽,考入福建中醫藥大學,學習針灸推拿專業。他清晰記得第一次扎針,是照著鏡子扎自己的臉,取穴、下針、捻轉……
不承想,這拿捏在手上的技藝,一做就是25年。
阮傳亮
先后師從名醫張永樹和蘇稼夫
大學實習期間,阮傳亮都在泉州市中醫院跟師張永樹及蘇稼夫。1997年畢業后入職泉州市中醫院,2002年脫產讀研究生,成了科里的第一個研究生,2012年取得上海中醫藥大學博士學位,學醫的艱辛只有自己知道。
從醫25年,阮傳亮的職業生涯有兩個轉折點,第一個轉折點是入門師從張永樹。張永樹學術淵源于近代針灸大師承淡安,師承留章杰教授,他的學術觀點注重“養陽育陰、通調督任、灸刺并重、針藥結合”;而2008年,中醫藥管理局確認蘇稼夫為第四批國家級名老中醫,他在臨床上強調“以通為用”、“通經脈、調氣血”,自己又有幸成為蘇稼夫的學術繼承人。
師從兩位名老中醫,阮傳亮不放過每一個學習的機會,他認真刻苦,從他們各自的學術理念上,進行領悟、提煉,并從中創新、改良。
“我們中醫好像更信佛,所以我們對人也會比較謙遜”,阮傳亮感悟很深,他把老一輩醫者的訓誡,作為自己從醫的指引,并執著、堅守。
傳承守正創新 學習改良應用
采訪那天下午,診室里病人比較少,阮傳亮得空在自己的辦公室里,沏上一壺茶,翻看桌上的醫學書,午后時光將自己沉浸在茶和書的世界里,是一種難得的放松。
午后在辦公室里看書
多年的從醫經歷,阮傳亮深知有許多人害怕針灸。為此,他經常翻看一些國外文獻、查找最前沿的醫學學術論文,找到一些可以幫助病人的“寶貝”。
說著,他從外套胸前的口袋里,掏出了一盒特制耳針。“我看報道時,發現這種針多用于美國的戰地軍人,這種針扎在耳穴上,會起到止痛的作用,戰地軍人在受傷時,使用這種耳針可以暫時緩解疼痛……”,然后,他又掏出了一包更小的針,“這是用于埋在皮下治療慢性病的撳針,效果很不錯”。
康復時用放血療法,有的人怕扎針,他從網上找到了一款“放血筆”,只要輕輕按壓在皮膚上,不僅可以減輕病人的痛苦,同樣可以放血,且效率高。
“我喜歡去找這些小東西,并加以改良,在臨床上會更實用”,說著,阮傳亮又從抽屜里拿出了一盒粉色針柄的針,“這種針非常細,專門用于治療兒童面癱及面部美容,扎下去不會痛。”
醫院口腔科有位醫生急性腰痛,他用自己淘來的筋膜罐,幫這位醫生走罐,這位醫生掛著筋膜罐為病人做完了牙科手術,腰痛竟神奇地好了。“平時用的玻璃罐掛在身上容易掉,我就找了這種塑膠的筋膜罐,掛在身上還可以隨意活動,方便又有效”?! ?/p>
網上淘的筋膜罐
診室是社會縮影 他看盡人情冷暖
年輕時的阮傳亮,遇到一個癱瘓的病人,他是家中的頂梁柱,在工地干活意外受傷,他的妻子帶著兩個年幼的孩子,天天蹲在醫院里哭??粗@一家人,阮傳亮心里很不是滋味,他唯一的想法就是把病人治愈,讓他能夠重新回歸社會。
“但是當時的技術沒辦法做到,因此‘康復’成了我今后努力的方向,除了生活自理,還要讓他們能回歸社會回歸工作。”阮傳亮說,中醫針灸,其實是一門會說話的醫學,在為病人扎針前,他會耐心地詢問病人的情況、生活習慣,甚至了解病人心里的想法,“其實很多時候,他們還伴有心病,需要有人傾聽和理解。”他與病人溝通后,再取穴、下針、進針……
進針靠的是指力,阮傳亮說,中醫針灸是一個不斷學習的過程,除了中醫經典要學,穴位要記,還要學神經、肌骨解剖,運動醫學,把中西醫結合在一起治療,發揮更好的作用。
阮傳亮主攻癱癥,即偏癱、截癱。但是他卻什么疑難雜癥都看。多年前,一位阿姨得了肺癌,去上??赐暾f不用治了,回來后死馬當活馬醫找到他。阮傳亮通過傳統的開中藥以及艾灸的辦法為她治療,沒想到,老人肺部原本兩個腫瘤消除得只剩一點點。至今,這位70多歲的老人還健在,還介紹了好多人來找他看病。
病人中,還有一位中風的老爺爺,平時由老伴陪來看病,老夫妻倆就像寒風中搖曳的快要凋零的枯葉,讓人看了很心酸。他們的兒女很優秀,都在國外工作,寄了錢回來,但老人只說了一句“我希望你在我們身邊”。老夫妻的故事,深深觸動了阮傳亮,他覺得不應該對孩子太苛刻,太強求,只希望她平平安安健健康康地長大。
阮傳亮在診室里查看病人的情況
阮傳亮也數不清自己治愈了多少病人,但在自己的診室里,猶如一個社會的縮影,讓他看盡了人情冷暖?!?/p>
傳承不僅是醫術 還有為醫之道,為人之道
作為研究生導師,阮傳亮已經帶出了7名畢業生,目前還有9位研究生在醫院跟師。說到學生,他開心地翻看學生為他制作的相冊,高興得像個孩子。他珍惜師生情誼,對學生,他亦師亦友。
自己唯一的愛好,就是讀書,他平時除了在門診帶徒傳授施針技藝,還通過科室學習,或者在微信上授課等其他方式教學理論。他經常下班邊開車邊收聽中醫知識,有用的就學,方法好的就學,學習的東西包羅萬象。
阮傳亮的老師張永樹、蘇稼夫都是福建省最美醫生,他是泉州市最美醫生。要把針灸康復技藝傳承下去,開枝散葉發揚光大,他感覺自己任重道遠。他說,傳承的不僅是醫術,還有為醫之道、為人之道。